外围护系统,其实是一种复合结构、组合的构造形式。在非采光部分,如竖向的窗间墙、横向的窗台等部分,以及窗框、窗扇的金属材料;采光部分则为玻璃。在非采光部分的结构受力、隔热、保温、防水、隔声、防火、节能等等方面,一般都比玻璃幕墙要好且造价低廉。由于扩大了窗墙比,提高了采光与非采光面积比,由窗进而大面积窗再到幕墙,则增加了采光部分和弱化了的非采光部分,必须采取配套的技术措施投入,才能改善功能。例如窗间墙、窗台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或条板,其热传导系数仅为0.2,而单片镀膜玻璃K值仅有5.9W/m2K,中空玻璃为2.5、低辐射(LOW-E)中空玻璃也只达2.0。而非采光铝板保温棉K值可降低但造价增加很多。由此观之,整体的外窗系统的性能价格比(投入产出比)应较幕墙合理。并非所有的建筑外围护系统采用幕墙系统就是先进的、合理的。这仅是建筑幕墙*二个要自我否定的题目。将性价比作为评估参数、使用功能设计规定要求达到同一水准,幕墙与窗同时放在建筑外围护系统的同一比较线上,进行两者比较和选择才是合理的。除非在建筑立面外观上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要求,则是另外的话题。
从农业资源角度看,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、根本性的制约因素。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,水土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剧,人与水土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**。同时,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,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,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。据统计,目前,我国人均耕地、草地、林地、水资源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%、40%、14%和25%,随着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的增加,下个世纪我国农业资源将*接近承载能力的上限。森林积蓄量、河川径流量我国人均为8.17和2424立方米,分别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/7和1/4。根据生态经济学观点,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,它与农业生态系统的依存关系越密切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,应该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。它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,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。目前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,主要表现在:
一是水土流失严重。据统计,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,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的肥土层,经济损失100亿元。
二是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。目前,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.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总面积的27.3%;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。
三是森林资源锐减。例如,因乱砍滥伐,海南热带雨林面积已由1956年的86.6万公顷减至目前的24.5万公顷左右,森林覆盖率目前仅为7.2%。四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且污染严重。由此可见,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,农业资源紧缺、环境污染、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。